11月6日至8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在武漢召開2023年(首屆)工程建設行業人才發展大會。
大會主會場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尚潤濤出席會議并接受央視專訪。武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明權,湖北聯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俊剛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李志剛、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趙忠、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盛思鑫、中國人事研究科學院企業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范巍分別作專題報告。北京市建筑業聯合會會長郝小兵,中國鐵道工程建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學福,湖北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協會秘書長文俊等出席會議。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馬玉寶主持會議。工程建設人力資源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1000余人參加會議。
央視采訪尚潤濤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尚潤濤講話
武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明權致辭
湖北聯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俊剛致辭
向獲得2023年工程建設行業內訓講師大賽“菁英講師”榮譽稱號的選手代表頒發獎杯
向獲得2023年建筑人才管理典型案例的企業代表頒發證書
向獲得優秀組織單位的企業頒發證牌
向第一批工程建設人力資源專家發放聘書
尚潤濤副會長在講話中指出,本次大會,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協會年度工作的一項重要安排。目的是認真研究工程建設行業人才工作上的重大現實問題,引導施工企業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推動人才工作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他強調,廣大建設企業要進一步增強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感,要認識到推動企業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是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時代要求、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當前企業發展瓶頸的迫切要求。他表示,要切實在推動企業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上聚焦用力,要實施強而有力的組織領導、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推動人才建設的強大合力。一是要著眼高質量發展制定企業人才工作規劃;二是要著眼激發活力建立人才成長激勵機制;三是要著眼加快賦能拓展人才培養渠道;四是要著眼引導崗位成才加強實踐磨礪。他指出,要大力營造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企業領導干部要做學習成才和識才用才的模范,結合企業實際開展各類學習成才活動,不斷總結推廣企業人才建設的新經驗新成果。
李志剛副會長作題為《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報告
趙忠院長作題為《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就業》的報告
盛思鑫副所長作題為《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加快形成產教良性互動》的報告
范巍主任作題為《推行職業等級制度,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的報告
11月7日下午,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黨委組織部)副總經理(副部長)高劍、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黨委干部部)副部長胡丁旺、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主任李志勇、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組織部)副總經理王林森、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黨委干部部)總經理文華、中億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王麗萍、武漢市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郜利美、北京天元鴻鼎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峰、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月強圍繞企業人才建設經驗和信息化應用等內容作主題分享。
高劍作題為《深入推進新時代人才強企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的主題分享
胡丁旺作題為《踐行人才強企戰略,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堅強人才保障》的主題分享
李志勇作題為《規劃引領 機制創新 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的主題分享
王林森作題為《優結構 梳痛點,建立青年人才成長“快車道”》的主題分享
文華作題為《緊盯戰略 績效引領,開展人才管理體系建設》的主題分享
王麗萍作題為《黨建引領 人才強企 打造人才高地》的主題分享
郜利美作題為《漢陽市政建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分享》的主題分享
王峰作題為《項目管理人才的培養與實踐》的主題分享
張月強作題為《數智化加速人力資源向智效合一轉型》的主題分享
11月8日,舉行2場平行論壇,論壇圍繞“人才發展體系建設與關鍵人才培養”和“All in數字化,打造新人力”專題進行了交流分享。
平行論壇一:人才發展體系建設與關鍵人才培養
平行論壇二:All in數字化,打造新人力
本次大會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聚焦國家人才工作的新政策、新理念、新要求,圍繞產教融合、人力資源管理、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數字化應用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引導廣大企業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推動工程建設行業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參會代表一致認為,本次會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實用性強,專家分享重點突出、專業性強,進一步拓寬了企業人才工作思路。同期舉辦的內訓講師大賽決賽和建筑人才管理案例發布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觀眾熱情高漲,選手發揮精彩,為推廣企業人才管理先進經驗提供了平臺,為優秀講師展示自己創造了舞臺,為參會企業和代表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借鑒機會。
中央電視臺、湖北衛視、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等媒體報道大會。